第八百三十八章會鄧當
關燈
小
中
大
伊闕關,位於洛陽城的西南方,是洛陽通往南陽、潁川、許昌、汝南的重要關口之一。
至於為何要加這個之一,原因也簡單,因為伊闕關並不是通往這些地方的唯一一條路,走大谷關或是軒轅關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。
但也並不意味著伊闕關不重要,此關距離洛陽城八十餘裏,周圍有崇山峻嶺環繞,東周之時,為京都南面的重要關隘,其間山谷相連,自古便是防守要地。道路之崎嶇,大有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的架勢。
伊闕關夾在龍門山和香山之間,是一條長達十五裏長左右的大溝,向東可遙望大谷關,三面臨溝,一面通谷,宛如半島一般。
不過自秦之後此關逐漸廢棄,直到黃巾起義之時,大將軍何進設洛陽八關,伊闕關為八關之一,才重新被重視起來。
位於伊闕關北面,與谷城的接壤之處,有一座村寨,名叫駐馬村,相傳光武帝時,大將馬援征討五溪蠻,不幸身染重病,死於疆場,大軍護送馬援屍首回京,曾於此處駐馬,所以名為駐馬村。
不過別看這駐馬村有一段傳說,但真假卻不敢保證,而且此地的位置十分偏僻,很難想象當初的大軍為何要在此處駐馬。
不過這些和鄧當卻沒什麽關系,寒冬臘月,茫茫大雪雖已停歇,但就在這天寒地凍之時,駐馬村村口的老槐樹下,他卻正在飲酒。
他的面前放著一個石質的小案,一個熊熊燃燒的碳盆上架著鐵網,上面擺放著一個裝滿清水的陶盆。
水早已沸騰,裏面溫著兩壺酒,桌上還擺著一壺,絲絲熱氣從酒壺中傳出,酒香飄出老遠。
鄧當就坐在石案後,手中端著一樽酒水慢慢搖晃,一雙眸子卻不停地向著遠方張望,身軀一動不動,仿佛一尊亙古便存在於這裏的石雕。
不知過了多久,一行人馬緩緩行來,在潔白的雪地上留下一串長長的腳印,此行正在張揚等人。
鄧當的長相有些粗獷,身高大約在七尺五寸上下,但身體十分魁梧,一張國字臉方方正正,頷下的絡腮胡十分濃密,但那雙眸子卻時不時有精光在閃現,似乎在說明此人並不是什麽粗魯無謀之輩。
端著酒樽的手掌十分粗大,老繭密布,張揚的眼光何等老辣,一眼便分辨出,這些老繭可不僅僅是常年握持兵器造成的,應當還有農具的功勞。這點倒和張遼所說,此人家境貧寒相符。
張揚只帶了張遼、裴元慶兩人以及二三十名親兵,而典韋統領著剩下的人馬就在十餘裏外駐守。這不是他托大,更不是有多麽信任鄧當,而是自從上岸那一刻起,這一片就都是曹軍的地盤,想要來到此處可不容易,曹軍的斥候不是酒囊飯袋,人數太多的話目標太大,不僅僅是曹軍斥候,甚至就連附近的百姓都有可能被驚動。
鄧當家境貧寒,但算是天賦不錯,從小就有一把子力氣,後來又經過高人調教,學了一招半式。可惜的是,天賦有限,高深的武藝並沒有學到多少,不過三五個大漢想近他的身也不容易。
黃巾之亂時,汝南是重災區,鄧當因為有幾分用力,再加上為人義氣,在縣裏有不少的名望。所以被縣令所看重,提拔成了縣兵中的一名伍長。後來屢立戰功,到黃巾之亂被平定時,他已經成為了縣尉。不過這個縣尉,他一幹就是六七年,刺史、州牧、太守、縣令不知道換了多少,但他因為是地頭蛇的緣故,地位一直十分穩固,直到呂布的出現...
呂布肆虐汝南,死在他手中的縣尉、郡尉不計其數,鄧當作為唯一一個活下來的,雖然同樣是大敗,但在戰後依舊入了曹操的法眼,將他提拔為這伊闕關的守將。
當然,要說曹操有多麽重用他,那也不見得,伊闕關守將...說到底還是一個閑職,除了手下那點人馬之外,並沒有什麽太大的權利。
不過鄧當卻對這個職位很滿意,作為一個貧寒子弟,能混到這個位置,不能說是鳳毛麟角,但絕對不多,如果沒有意外的話,鄧當覺得自己能在這個位置上幹到老死。若是能夠利用職權照顧一下自己的子嗣,那自然是再好不過。
不過他的願望隨著一份竹簡的到來被打破,竹簡的署名為張揚,一個稍微提起便足以讓人膽寒的名字。
按照鄧當本來的意思,直接回絕便是,甚至應該立刻稟告屯駐洛陽的曹操,設下計謀來抓住這員大敵。如果這個設想能夠成真,鄧當不知道自己能連跳幾級,但絕對要比他這個伊闕關守將要好無數倍。
但是,前來送信的人讓他無法這麽做,因為這個人是張遼。他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,但是當時饒他一命的呂布已死,他本以為這個恩情永遠也無法償還,但張遼的出現卻打破了他的念想。
不過就算如此,鄧當依舊沒有決定投降,恩情是恩情,但投降這件事,幹系太大,他可不敢拿著全家的性命來賭。況且曹操雖說沒有多看重他,但同樣也沒有對不起他的地方,輕易之間,他並不願意背叛。
不過自家妻弟的一番話卻打動了他。
“姐夫何不看看那小人屠的誠意?說到底,溫侯當初對姐夫有恩,若是小人屠看重的話,投降於他也未必不可。”
對於這個妻弟,鄧當十分信任,因為這小家夥從小就聰明,武藝也不差,他堅信,這個妻弟將來的成就絕對比他要高。
於是乎,他也沒說要不要投降,只是告訴張遼,請晉王殿下到伊闕關一敘。
這個要求,在許多人看來就是一個笑話,甚至就連他的妻弟都表示了不理解。
你鄧當又不是什麽天下名將,張揚可是堂堂晉王,名揚天下十餘年,讓他來見你,睡醒了沒?
不過這一次,鄧當沒有再聽從妻弟的意見,而是直接對張遼道:“文遠將軍,俺也不是難為你,只是請晉王殿下一敘罷了,俺保證,此事不管成不成,俺保證不會洩露晉王的行蹤。”
張遼在回稟張揚的時候,基本上感覺這事已經吹了,張揚是什麽人,能親自犯險來這敵後已經算是給了你鄧當天大的面子,你不去見他,還讓他來見你,這事可能嗎?
典韋和張遼的意見一致,直接道:“主公千金之軀,深入敵後已經給了這鄧當老大的面子,這廝猶不知足,著實可恨。再者說,這鄧當心思不明,溫侯雖然饒其一命,但畢竟沒有深交,怎知此人心性。萬一是計的話,主公危矣,不取三關,我等還可以想別的辦法擊破曹賊,大王奈何以身犯險?”
這番話說得有理有據,若不是張揚親自看到自己面前這個黑大漢開口的話,他一定會以為是劉伯溫、賈文和等人在勸說自己。
不過,他並沒有改變主意的想法,而是開口道:“既然都已經來了此地,去見上一面又有什麽大不了的。若是這鄧當心有歹意,那恐怕曹軍如今已經在路上了,孤去不去伊闕關都不會改變什麽。但孤若是去了,則很有可能收獲一員武將,並且大敗曹操一陣,為何不去?”
“再者說,你真的以為諸葛亮、曹操、郭嘉等人好對付?”
這個問題,別說典韋,哪怕劉伯溫都不敢說是,否則的話,張揚怎麽會窩在大營中半月之久?
“這一仗,無論如何都不能再拖下去了,如今曹操麾下豫州、兗州、徐州都為富饒之地,若不是打仗太多,過於殘破的話,並州、涼州根本沒有相比的資格。況且袁紹正在和那李淵大戰,不管誰勝誰負,日後都為大敵,這仗若是不能決早解決,並州、涼州等地如何修養生息,又如何應對接下來的大敵?”
張遼、典韋等人還要再勸,但張揚卻斷然道:“此行確實兇險,但孤有你們三人相隨,又有何懼?哪怕他曹孟德起大軍來襲,孤自問也殺得出去。想要大勝,還不想冒風險,天下哪有這麽好的事?”
話說到這個份上,不管是張遼還是典韋,都沒有再勸的理由,也就一個吃貨裴元慶始終保持著無所謂的態度。在他看來,張揚去哪,他去哪,張揚讓殺誰,那他就殺誰,這就足夠了。多餘的,他不想考慮,也考慮不來。
典韋終於點頭道:“既然如此,那某就率三千將士隨大王走上一遭,看誰能留下我等!”
“目標太大。”張揚搖頭笑道:“再者說,去見個鄧當,何需如此大的陣仗,孤與文遠兩人便以足夠。”
“文遠,可敢隨孤走上一遭?”
敢自然是敢,但張遼可不敢如此托大,他一個人去也就去了,但帶上張揚...
最後在眾人好說歹說之下,張揚才帶上張遼、裴元慶兩將和二十名親兵前來見鄧當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至於為何要加這個之一,原因也簡單,因為伊闕關並不是通往這些地方的唯一一條路,走大谷關或是軒轅關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。
但也並不意味著伊闕關不重要,此關距離洛陽城八十餘裏,周圍有崇山峻嶺環繞,東周之時,為京都南面的重要關隘,其間山谷相連,自古便是防守要地。道路之崎嶇,大有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的架勢。
伊闕關夾在龍門山和香山之間,是一條長達十五裏長左右的大溝,向東可遙望大谷關,三面臨溝,一面通谷,宛如半島一般。
不過自秦之後此關逐漸廢棄,直到黃巾起義之時,大將軍何進設洛陽八關,伊闕關為八關之一,才重新被重視起來。
位於伊闕關北面,與谷城的接壤之處,有一座村寨,名叫駐馬村,相傳光武帝時,大將馬援征討五溪蠻,不幸身染重病,死於疆場,大軍護送馬援屍首回京,曾於此處駐馬,所以名為駐馬村。
不過別看這駐馬村有一段傳說,但真假卻不敢保證,而且此地的位置十分偏僻,很難想象當初的大軍為何要在此處駐馬。
不過這些和鄧當卻沒什麽關系,寒冬臘月,茫茫大雪雖已停歇,但就在這天寒地凍之時,駐馬村村口的老槐樹下,他卻正在飲酒。
他的面前放著一個石質的小案,一個熊熊燃燒的碳盆上架著鐵網,上面擺放著一個裝滿清水的陶盆。
水早已沸騰,裏面溫著兩壺酒,桌上還擺著一壺,絲絲熱氣從酒壺中傳出,酒香飄出老遠。
鄧當就坐在石案後,手中端著一樽酒水慢慢搖晃,一雙眸子卻不停地向著遠方張望,身軀一動不動,仿佛一尊亙古便存在於這裏的石雕。
不知過了多久,一行人馬緩緩行來,在潔白的雪地上留下一串長長的腳印,此行正在張揚等人。
鄧當的長相有些粗獷,身高大約在七尺五寸上下,但身體十分魁梧,一張國字臉方方正正,頷下的絡腮胡十分濃密,但那雙眸子卻時不時有精光在閃現,似乎在說明此人並不是什麽粗魯無謀之輩。
端著酒樽的手掌十分粗大,老繭密布,張揚的眼光何等老辣,一眼便分辨出,這些老繭可不僅僅是常年握持兵器造成的,應當還有農具的功勞。這點倒和張遼所說,此人家境貧寒相符。
張揚只帶了張遼、裴元慶兩人以及二三十名親兵,而典韋統領著剩下的人馬就在十餘裏外駐守。這不是他托大,更不是有多麽信任鄧當,而是自從上岸那一刻起,這一片就都是曹軍的地盤,想要來到此處可不容易,曹軍的斥候不是酒囊飯袋,人數太多的話目標太大,不僅僅是曹軍斥候,甚至就連附近的百姓都有可能被驚動。
鄧當家境貧寒,但算是天賦不錯,從小就有一把子力氣,後來又經過高人調教,學了一招半式。可惜的是,天賦有限,高深的武藝並沒有學到多少,不過三五個大漢想近他的身也不容易。
黃巾之亂時,汝南是重災區,鄧當因為有幾分用力,再加上為人義氣,在縣裏有不少的名望。所以被縣令所看重,提拔成了縣兵中的一名伍長。後來屢立戰功,到黃巾之亂被平定時,他已經成為了縣尉。不過這個縣尉,他一幹就是六七年,刺史、州牧、太守、縣令不知道換了多少,但他因為是地頭蛇的緣故,地位一直十分穩固,直到呂布的出現...
呂布肆虐汝南,死在他手中的縣尉、郡尉不計其數,鄧當作為唯一一個活下來的,雖然同樣是大敗,但在戰後依舊入了曹操的法眼,將他提拔為這伊闕關的守將。
當然,要說曹操有多麽重用他,那也不見得,伊闕關守將...說到底還是一個閑職,除了手下那點人馬之外,並沒有什麽太大的權利。
不過鄧當卻對這個職位很滿意,作為一個貧寒子弟,能混到這個位置,不能說是鳳毛麟角,但絕對不多,如果沒有意外的話,鄧當覺得自己能在這個位置上幹到老死。若是能夠利用職權照顧一下自己的子嗣,那自然是再好不過。
不過他的願望隨著一份竹簡的到來被打破,竹簡的署名為張揚,一個稍微提起便足以讓人膽寒的名字。
按照鄧當本來的意思,直接回絕便是,甚至應該立刻稟告屯駐洛陽的曹操,設下計謀來抓住這員大敵。如果這個設想能夠成真,鄧當不知道自己能連跳幾級,但絕對要比他這個伊闕關守將要好無數倍。
但是,前來送信的人讓他無法這麽做,因為這個人是張遼。他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,但是當時饒他一命的呂布已死,他本以為這個恩情永遠也無法償還,但張遼的出現卻打破了他的念想。
不過就算如此,鄧當依舊沒有決定投降,恩情是恩情,但投降這件事,幹系太大,他可不敢拿著全家的性命來賭。況且曹操雖說沒有多看重他,但同樣也沒有對不起他的地方,輕易之間,他並不願意背叛。
不過自家妻弟的一番話卻打動了他。
“姐夫何不看看那小人屠的誠意?說到底,溫侯當初對姐夫有恩,若是小人屠看重的話,投降於他也未必不可。”
對於這個妻弟,鄧當十分信任,因為這小家夥從小就聰明,武藝也不差,他堅信,這個妻弟將來的成就絕對比他要高。
於是乎,他也沒說要不要投降,只是告訴張遼,請晉王殿下到伊闕關一敘。
這個要求,在許多人看來就是一個笑話,甚至就連他的妻弟都表示了不理解。
你鄧當又不是什麽天下名將,張揚可是堂堂晉王,名揚天下十餘年,讓他來見你,睡醒了沒?
不過這一次,鄧當沒有再聽從妻弟的意見,而是直接對張遼道:“文遠將軍,俺也不是難為你,只是請晉王殿下一敘罷了,俺保證,此事不管成不成,俺保證不會洩露晉王的行蹤。”
張遼在回稟張揚的時候,基本上感覺這事已經吹了,張揚是什麽人,能親自犯險來這敵後已經算是給了你鄧當天大的面子,你不去見他,還讓他來見你,這事可能嗎?
典韋和張遼的意見一致,直接道:“主公千金之軀,深入敵後已經給了這鄧當老大的面子,這廝猶不知足,著實可恨。再者說,這鄧當心思不明,溫侯雖然饒其一命,但畢竟沒有深交,怎知此人心性。萬一是計的話,主公危矣,不取三關,我等還可以想別的辦法擊破曹賊,大王奈何以身犯險?”
這番話說得有理有據,若不是張揚親自看到自己面前這個黑大漢開口的話,他一定會以為是劉伯溫、賈文和等人在勸說自己。
不過,他並沒有改變主意的想法,而是開口道:“既然都已經來了此地,去見上一面又有什麽大不了的。若是這鄧當心有歹意,那恐怕曹軍如今已經在路上了,孤去不去伊闕關都不會改變什麽。但孤若是去了,則很有可能收獲一員武將,並且大敗曹操一陣,為何不去?”
“再者說,你真的以為諸葛亮、曹操、郭嘉等人好對付?”
這個問題,別說典韋,哪怕劉伯溫都不敢說是,否則的話,張揚怎麽會窩在大營中半月之久?
“這一仗,無論如何都不能再拖下去了,如今曹操麾下豫州、兗州、徐州都為富饒之地,若不是打仗太多,過於殘破的話,並州、涼州根本沒有相比的資格。況且袁紹正在和那李淵大戰,不管誰勝誰負,日後都為大敵,這仗若是不能決早解決,並州、涼州等地如何修養生息,又如何應對接下來的大敵?”
張遼、典韋等人還要再勸,但張揚卻斷然道:“此行確實兇險,但孤有你們三人相隨,又有何懼?哪怕他曹孟德起大軍來襲,孤自問也殺得出去。想要大勝,還不想冒風險,天下哪有這麽好的事?”
話說到這個份上,不管是張遼還是典韋,都沒有再勸的理由,也就一個吃貨裴元慶始終保持著無所謂的態度。在他看來,張揚去哪,他去哪,張揚讓殺誰,那他就殺誰,這就足夠了。多餘的,他不想考慮,也考慮不來。
典韋終於點頭道:“既然如此,那某就率三千將士隨大王走上一遭,看誰能留下我等!”
“目標太大。”張揚搖頭笑道:“再者說,去見個鄧當,何需如此大的陣仗,孤與文遠兩人便以足夠。”
“文遠,可敢隨孤走上一遭?”
敢自然是敢,但張遼可不敢如此托大,他一個人去也就去了,但帶上張揚...
最後在眾人好說歹說之下,張揚才帶上張遼、裴元慶兩將和二十名親兵前來見鄧當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